激活静息态神经干细胞 或可修复大脑损伤《神经科学趋势》 2020.4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种多能祖细胞,负责产生神经系统中所有的神经元和大胶质细胞。在成年哺乳动物中,神经干细胞主要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但它们可以在进食或运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增殖。人们希望可以通过激活静息态神经干细胞,以修复人类大脑损伤。这就需要了解在正常生理过程中以及脑损伤后静息态神经干细胞的异质性和调节机制。而要深刻理解这些机制,单靠啮齿动物模型难以获得,还需借助非哺乳类脊椎动物(斑马鱼和蝾螈)和无脊椎动物(果蝇)进行研究。奥地利维也纳生物中心的利奥·大月等研究人员回顾了这些不同模型的概念进展,全面梳理了利用静息态神经干细胞进行治疗的可能性
新型低成本高效率应急呼吸机问世 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刘霞)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官网21日报道,该校生物工程师和医生设计出一款新型低成本、高效率应急呼吸机JamVent。研究人员称,JamVent不需要医疗设施专用零件,普通零件即可制造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也可以执行治疗新冠肺炎患者ICU呼吸机的关键功能,有望在对抗新冠病毒战“疫”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类久坐行为相关遗传位点发现 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1日公开一项遗传学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首次报告了与人类特定久坐休闲活动相关的遗传位点。研究人员发现,增加看电视的时间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风险因素
疫情进一步验证了人类是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国际3E研究院院长周玮生专访世界各国感染人数分类对比图。图片来源:日本立命馆大学周研究室提供 国际战“疫”行动 “这次的新冠病毒是二战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有关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径,需要科学客观的研究才能确定。首先公开的地区,不一定是首先感染的地区,因为有可能其他疫情地区没有公布,或者以流感等其他方式医治处理。这也需要科学的、专业的研究予以查明。中国和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同样有这个责任。”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国际3E研究院院长周玮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病毒溯源要以科学为依据 新冠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要以科学为依据,由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去研究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喜欢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的人可能需要改变一下这个不良习惯了。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提醒,久坐看电视的时间增加,可能是一个会增加冠心病(CAD)风险的因素。 该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Niek Verweij。为了认识遗传学对久坐行为的可能影响,以及久坐行为是否是冠心病的一个潜在致病风险,Niek Verweij和同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根据研究开展的遗传和观察分析,发现增加看电视的时间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风险因素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 李亚南)赛诺菲近日宣布,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波立达)在中国上市。作为PCSK9抑制剂类降脂药物,波立达的上市为中国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不理想的广大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新治疗选择,尤其能够降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和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与此同时,“关爱立达——波立达患者援助项目”正式启动,助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及其相关风险。 据介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达2.9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尤其对于一年内罹患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未能有效干预,可能会引起复发,威胁健康和生命
张伯礼领衔的现代科技加持传统中医药项目获重奖——中药研制从“大海捞针”到“碗里捞针”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临床流调、中西救治、新药研发、老药筛选等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在4月23日天津市科技“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感慨地说。张伯礼院士领衔开展的“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与创新中药宣肺败毒颗粒研究”获得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奖一等奖。张伯礼院士团队研制的宣肺败毒方,入选国家推荐的“三药三方”,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现代科技配合中医药传统经验,使新药研制过程从“大海捞针”变为“碗里捞针”
助力“新基建”提速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需“错位发展”防泡沫 “新基建”是近期热词之一。国家发改委近日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中新网厦门4月23日电 (杨伏山 邱雅萍)厦门一名2岁多的女孩最近时常眼睛痒,老是揉眼睛,到眼科医院求诊,居然是眼睑长虱子了